时间:2022-09-06 22:07:05 | 浏览:4951
敦煌莫高窟 作者拍摄
莫高窟小牌坊前用手机APP可与九色鹿互动 作者拍摄
一进莫高窟,几乎每个洞窟里都会响起游客此起彼伏的声音:
“飞天在哪儿啊?”
“这是飞天。”
“飞天在这儿!”
人们总在重复着一个高频词汇——飞天。
莫高窟第112窟 《反弹琵琶乐舞图》 中唐
确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来莫高窟必看的就是飞天了。尤其是反弹琵琶的飞天,于是莫高窟第112窟里,更是成为了敦煌的必备打卡点。这一反弹琵琶的形象绘制于中唐时期的《反弹琵琶乐舞图》里,确实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敦煌壁画里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幅。
就反弹琵琶这一舞蹈姿势本身而言,在敦煌石窟群中保留下来的就有40余组,基本上为唐代到五代之间所绘制的壁画上。舞者单脚立于小圆毯上,一腿站立,一脚提起,双手将琵琶反扣于脑后。据研究,这一高难度动作其实在现实中如果要做出来,那舞者的手臂伸长需要达到两米,否则很难做到这样的姿势。
莫高窟窟门上的飞天形象 作者拍摄
那高难度的动作,飞扬而起的飘带,朱、绿、黄等多色构成的彩衣,加上高超的画技,描绘出了一个让游客难忘的形象,敦煌飞天也自然而然在游客中有了超高的人气。
但是,除了飞天,敦煌莫高窟里还有啥呢?主角肯定是佛像、菩萨像与弟子像,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有趣之处可以仔细去欣赏呢?
莫高窟第112窟 《反弹琵琶乐舞图》 中唐
丰富的乐器
让我们把目光稍稍从反弹琵琶的飞天身上向旁边转移一些,就会发现附近有环绕在周围乐手,这六位乐手弹奏或者吹奏着琵琶、排箫、方响、箜篌、鸡娄鼓、横笛、拍板等等。在莫高窟壁画中保留下来的乐器种类多达44个,不同的种类4500余件。
在乐器当中排箫的历史是相当久远的,有接近六千到七千年的历史,据说最开始出现可能和原始人食肉有关,在吸骨髓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声响。排箫在早期也被称为骨排箫,音色根据管子长短,管中蜜蜡的多少来控制。另外在莫高窟中单是琵琶这一种乐器就有55个,弹拨演奏的方式有横弹的,也有唐代时期出现的竖弹琵琶。
盛唐217窟柳树
402窟隋代壁画中的柳树
多种多样的植物
在莫高窟中,有不少植物的图像出现。有莫高窟217窟盛唐壁画和402窟隋代壁画中的柳树、322窟初唐壁画上的竹子,还有芭蕉、菩提树、松树、莲花、各种卷草纹样等等。其中很特殊的是葡萄纹样。葡萄原产于西亚西部,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通过敦煌引入中原地区。在莫高窟的洞窟壁画中也出现了葡萄的纹样,如在第322窟和第209窟的壁画中。
322窟主龛的装饰葡萄纹样
322窟初唐壁画上的竹子
天文星宿
在我国古代在天文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也反映在了莫高窟的壁画中。在莫高窟第61窟的甬道南、北壁现存有元代所绘的炽盛光佛、诸星图、十二天宫以及僧尼等形象,并有西夏文和汉文对照的供养人题记,描绘了日食、月食与彗星。
莫高窟第61窟
莫高窟第61窟中的天文资料
南壁上的圆圈里画着狮子座、宝瓶座、人马座,北壁上有双鱼座、巨蟹座、和几乎剥落的双子座、天蝎座、天秤座、处女座、白羊座和摩羯座等等。其中摩羯座与以往稍加不同,从羊身鱼尾变成了龙首鱼身。它们作为佛像的衬托与装饰,隐匿在炽盛光佛和九曜星宫的身侧。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
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寺
实景地图
有了天文又怎么少的了地理资料。如莫高窟第61窟又名“文殊堂”,建于五代,窟主为曹元忠。在这一石窟的西壁绘制有巨幅的五台山图,这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图,也是最大的五台山实景地图。这幅高3.6米,长13米的画作中将五台山方圆五百里,从河北正定西到山西太原间的70多座寺院和城池、楼台、亭阁、佛塔、草庐、桥梁等共170多处建筑描绘于其中。
莫高窟61窟曹元忠夫妇功德窟供养人
华丽的首饰
如果说莫高窟还有的壁画描绘的则是地理范畴的资料,供养人的画像更是提供了古代女子真实的穿着参考资料。初唐时期开凿的莫高窟第57窟,因壁画中有20余尊体态优美的菩萨,俗称为“美人洞”。这些菩萨的形象中都身穿华丽的衣裙,有步摇、项链、璎珞、臂钏、手镯、流苏环佩装饰。 步摇在汉代时期已经出现,也叫摇叶,在一个枝上加一些金属片,走起路来窸窸窣窣的所以叫摇叶。到了唐以后,步摇的工艺制作更加成熟,女子在出席重要活动的时候头上都会佩戴。这些菩萨像周身由华丽的首饰点缀着,又有层叠的衣裙,飘逸又柔美。此外在莫高窟61窟曹元忠夫妇功德窟,东壁、南壁、北壁还保存了数十个曹氏家族女供养人图像和题记,所佩戴的首饰、所穿盛装与所画妆容无一不精美。
莫高窟第57窟又名“美人窟”
女子之美
在莫高窟第57窟南壁中央《阿弥陀佛说法图》东侧,有一位“美人菩萨”,从中可以看到莫高窟中唐五代时期女性的典型之美。菩萨像脸为蛋形,细眉长眼,鼻直唇小,腰身呈“S”形,身材颀长,体态婀娜。其实在莫高窟中很多唐代菩萨像的身形都是呈“S”形的,腹部有小肚腩。唐代以胖为美追求的并不是臃肿的身材,而是丰腴富有女性曲线的美。
莫高窟附近佛塔与远处的崇山峻岭 作者拍摄
绚丽的色彩
在莫高窟中无论是壁画还是雕塑都有着绚丽的色彩。这些色彩一方面来自于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在三危山发现有千年前的石料加工厂,出产很多矿物质颜料;另一方面,莫高窟的进口颜料主要为青金石,来源地为阿富汗地区,通过丝绸之路进口而来。
莫高窟里还描绘着各种各样的佛传故事,还有如豆腐摊、屠户、茶社,以及婚丧嫁娶等市井生活都可以从中找到。
远观莫高窟 作者拍摄
行走于莫高窟中 作者拍摄
我们目前并没有发现吴道子、顾恺之或是阎立本的真迹,但在莫高窟,却能看到真正在那一历史时期留下的壁画作品。敦煌位于东西文化的交汇地,莫高窟见证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莫高窟里,从佛教文化到现实生活,那些珍贵的壁画与塑像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个珍贵的历史信息。
莫高窟 作者拍摄
莫高窟 作者拍摄
莫高窟除了飞天之外,还有无数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各种各样的佛传故事,丰富的乐器、多种多样的植物、天文地理资料、华丽的首饰、女子之美以及绚丽的色彩等等。
莫高窟,更像是一本立体的百科全书,承载着浩瀚如烟的中华文明。
此外别忘记孕育了莫高窟的鸣沙山,在大漠风沙与悠悠的驼铃中,那里有一弯泉水与美丽的夜色。(文/孟孟 图片除由作者拍摄外,均截取自“数字敦煌”)
鸣沙山日落 作者拍摄
夕阳下的鸣沙山 作者拍摄
夜晚于鸣沙山上俯瞰 作者拍摄
来源:艺术中国
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敦煌的三危山有一座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如此规模宏大的莫高窟是怎么建造成的呢?有
敦煌地区在远古时期本是浩渺的大海,而后海水退去,形成湖泊,今日已成干旱的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39毫米。敦煌四周环山,当我们乘坐民航飞机俯视敦煌的时候,可以看到绿洲周围呈圆形的湖岸轮廓。莫高窟开凿在敦煌盆地南面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崖高40
记者20日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今年12月至2022年3月31日,兰州、金昌、白银、甘南、定西、临夏、庆阳7个市州将实行全域免费开放,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天水麦积山石窟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均实行门票半价优惠,以吸引游客体验甘肃冬春之美
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非常偶然,1900年,一个杨姓的男子坐在第第16窟的甬道内抽旱烟,当他在北壁上敲打烟袋锅里剩余的烟灰时,听到了一阵空洞的回响,因此怀疑这里藏有一个暗室。他告诉了当时看守莫高窟的一位叫王圆箓的道士。
你有没有想过,若干年后,你准备出发旅行,打开手机--输入目的地,结果却是“查无此地”,会是怎样的感觉?那个本该在地球上熠熠生辉的地方,经过岁月和人类活动的打磨,变成了尘土,“消亡”这个词,就让人太过沉痛了。莫高窟,或许终究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什么样的洞窟会被选为特窟呢?特窟不一定比普窟美,但特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研究价值,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较为丰富,因此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但是特别提醒,特窟的费用是一个窟一个窟的收费,一般费用在150-200元。出行前打电话咨询。因为特
敦煌莫高窟 作者拍摄莫高窟小牌坊前用手机APP可与九色鹿互动 作者拍摄一进莫高窟,几乎每个洞窟里都会响起游客此起彼伏的声音:“飞天在哪儿啊?”“这是飞天。”“飞天在这儿!”人们总在重复着一个高频词汇——飞天。莫高窟第112窟 《反弹琵琶乐舞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至今保留着众多洞窟,本系列以高清的图像,记录敦煌莫高窟最经典的壁画与彩塑作品,领略敦煌壁画独到的艺术之美,深入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体验敦煌石窟艺术创作者高超的技艺与匠心。传播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断崖和周边荒远自然,犹如世外仙境。莫高窟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姜亮夫先生曾说:“整个人类的历史都在敦煌,它为什么不至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关于“莫高窟”你可能不知道
莫高窟始建于东晋末的前秦时期,历史悠久,往后南北朝时期发展较快,唐朝达鼎盛。唐后历代均无更多建造,以维护修缮为主。清末发现的藏经洞有大量历史珍贵文物,不幸的是,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流散海外,外略内毁,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莫高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据唐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
作者:刘睿(《中华遗产》编辑部内容总监;安洋(编辑)公元366年,乐僔开始开凿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此后的1500多年里,莫高窟身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融合了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直至几乎被世人所遗忘。从1900年6
中国网敦煌讯(刘小鱼)行走在敦煌大漠之中,游历于“沙漠中的大画廊”里,经典永存的佛教故事、意义深奥的佛经义理、摇曳生姿的唐朝妇女……通过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壁画,一座座惟妙惟肖的塑像,这些逝去的时光、悠久的文化在历代工匠精湛手艺下,通通被铭记。
翻开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有一个灿烂的名字被印刻在中国人的心中,它就是享誉世界的敦煌莫高窟。一千多年前的先人们在这里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宝藏,见过这些精美壁画和雕塑的人们,无不赞叹古人精湛的技艺和高深的智慧。莫高窟千佛洞是中国文化史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窟群全长1600余米,历经千年营建,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该石窟是以石窟建筑、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