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茅台酒收藏和鉴别有很多“行话”。如果不知道这些“行话”的意思,交流时容易闹尴尬。老酒之家为大家整理出了常见的45个茅台酒鉴别术语,建议收藏:红胶帽红胶帽是茅台酒收藏爱好者对于茅台封口封膜的一种简称,指的是2009年开始使用至今的“布套”式茅...
茅台酒收藏和鉴别有很多“行话”。如果不知道这些“行话”的意思,交流时容易闹尴尬。老酒之家为大家整理出了常见的45个茅台酒鉴别术语,建议收藏:
红胶帽
红胶帽是茅台酒收藏爱好者对于茅台封口封膜的一种简称,指的是2009年开始使用至今的“布套”式茅台酒封膜。
白皮/透明膜
从1996年下半年起,茅台酒厂停止使用铁盖,正式启用意大利GOALA公司进口的专用防伪瓶盖。该瓶盖最大的优点是具有防倒灌功能,材质虽名为塑料,实际成分与传统塑料盖有很大区别,突出的优点是成分稳定,耐一定高温并具有防腐蚀的特点,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塑料盖不可同日而语。除了换掉瓶盖,茅台酒厂还把一直使用的红色塑封膜改成了透明塑封膜。为了与之前的“红皮”茅台酒相区别,人们便把这种茅台酒称为“白皮”茅台酒。
红皮
“红皮”茅台酒是1987-1996年内出厂的茅台酒。此时间段的茅台酒瓶盖采用铝制防盗扭断盖,无内塞盖,绑有红飘带。红色胶帽封口,红胶帽因收缩形成小坑(俗称“火山坑”),这一特征是辨别这一时期茅台酒真假的重要标志。该时期的茅台酒也被称为“红皮铁盖”茅台酒。
紫皮
紫皮专指1977-1980年左右封膜为紫色的一种茅台酒。因为上世纪70-80年代的瓶盖封膜都是深红色,但是部分批次材质质量不均,随着时间变化和化学变化等,原“红色封膜”渐变为“紫色封膜”,因此市场上俗称“紫皮”,其它特征和同时期一样。
白标
从1998年1月起,茅台酒厂又在瓶盖的透明膜上增加了由美国3M公司生产的白色激光防伪标,一直使用到1999年4月25日。这段时期的茅台被称为“白标”茅台酒。白色防伪标上印有多行白底红字“国酒茅台”。其中“茅”字的草字头右竖笔画与下部“茅”字相连。
黑标
从1999年4月26日起,茅台酒厂将原来瓶盖上的白色防伪标又换成了加拿大蓝色防伪标,一直使用到2000年上半年。该段时期的茅台也被称为“黑标”茅台酒。加拿大蓝色防伪为蓝底透明字竖写“国酒茅台”,中间有企业LOGO。强光照射下,变换角度可见不同颜色图案。
荧光照射防伪标,可见防伪标中间位置有“国酒茅台”字样,两侧圆圈内有英文大写“MT”字样。
塑盖茅台
狭义上是指1966-1987年生产的茅台,其特征为乳白玻璃瓶,螺旋口红色塑料盖,外套红色塑料膜,区别于“铝盖”。广义上塑盖还包含1996年后引进的意大利防伪盖,俗称“天地盖”。
铁盖茅台
1986年8月,茅台酒厂接到上级通知更改内销酒包装,不仅容量由540毫升更改为500毫升,背标也相较地方国营更小;更重要的是,原有的塑盖封口改为铝盖封口,行内称之为“铁盖茅台”。
1986年下半年瓶盖顶部“贵州茅台酒”5个字多为金色;1987-1989为年金色、银色混用;1990年后全改为银色。
天地盖
天地盖指1996年首次由意大利引进茅台酒封口使用,后来由国内生产的一种防伪瓶盖。其特点是:瓶盖分上盖和下盖二部分。上盖为内设螺旋式松紧道的塑料瓶盖,下盖为铝塑合成的固定底座。“天地盖”的最重要特征是仿倒灌,瓶内酒液只能倒出,不能灌酒入瓶内。
八角盖
在80年代,茅台酒出现异型盖,盖侧面由八窄八宽16个平面组成,代替了原圆形侧面的防滑竖道。因为有八个侧面,俗称“八角盖”。盖内有垫片,无内塞盖,外套红色封膜。
粉刺
粉刺指1966-1986年生产的茅台酒“红胶帽”上面出现的小疙瘩。由于红胶帽的材质不纯,经酒精化学作用干燥收缩后,一部分杂质凸出于“红胶帽”表面,被称为“粉刺”。
麻坑
麻坑同粉刺类似,指1966-1986年生产的茅台酒“红胶帽”上面出现的坑洼小圆点。红胶帽由于酒精化学作用干燥收缩后,在膜上出现一些气泡,气泡破裂后留下麻子一样的坑洞。
金轮
1954年,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生产的“贵州茅台酒”商标核准注册,商标名称“金轮牌”,即现在“五星”商标的前身。齿轮、麦穗和五角星分别寓意当时社会结构最重要的三类人群:工、农、兵。1982年12月30日,经工商部门批准,“金轮”商标正式更名为“五星”商标,从此开始了“五星”时代。
飞仙
“飞仙牌”茅台酒商标于1958年10月16日在香港注册成功,并同时在东南亚各国注册使用。国外称“飞仙牌”,国内称“飞天牌”,不过现在基本上统一都成为飞天茅台。
大飞天
大飞天是一个昵称,主要是这个时期的飞天容量增大,从500毫升变成540毫升。时间跨度为1975-1985年,正标右下角开始标注容量。此外,飞天商标也比之前的略大。
三大革命
这是一款五星牌茅台酒,因背标上提及“三大革命运动”而得名。后来长期作为茅台酒内销使用,时间跨度从1967年下半年到1982年底。
地方国营
1983-1986年生产的五星牌茅台酒,正面酒标右下角书有“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的字样。“地方国营”茅台酒与1987年及以后生产的茅台酒在包装上有显著区别,“地方国营”酒的容量为540毫升,以后的均为500毫升,这也成为茅台酒断代的重要标准。
葵花
“葵花”商标大致从1967年开始使用,1975年2月停止,属于特殊时期的茅台酒商标。因为当时“飞天”被认为带有封建迷信思想,而“葵花”则象征“朵朵葵花向太阳”,概念新颖,积极向上。葵花牌茅台酒可以分为三类:大叶葵花、小叶葵花、三大革命葵花。大叶葵花只存在一年左右,小叶葵花只有8年左右时间,而三大革命葵花只存在了一年的时间,由于存续时间都不长,其收藏价值就更加显而易见。
大叶葵花之后将葵花图案改小,称之为“小叶葵花”,正贴汉字全部改为简体,背贴汉字仍为繁体。小叶葵花的开始时间为1969年前后到1975年,因此市面上常见的一般都是小叶葵花。
“三大葵花”这个名字的来源也是由于正背标,正标有“葵花”商标,背标有“三大革命运动”字样,被称为“三大葵花”。
前五背飞/上记茅台
“前五背飞”就是前标贴“五星牌”正标,背标贴“飞天牌”背标。1990年,茅台厂因为“五星牌”茅台酒的背标供应不足,在情急之下就采用了“飞天牌”背标。不仅如此,“前五背飞”茅台酒还破例使用了红飘带和瓶盖封膜,这是当时的“五星牌”茅台酒所没有的。为了避免重蹈“三大葵花”的覆辙,受到消费者质疑,茅台酒厂特地给错版的“前五背飞”茅台酒背标上贴了盖着茅台公章的“证书”,上面写着“上记茅台酒”故而得名。
绿美人
20世纪50年代初,贵州茅台酒已蜚声海外,但甘冽香醇的酒质与简陋的包装很不相称,各地出口商纷纷要求改善茅台酒包装。1957年,新装外销茅台酒在香港闪亮登场。这是自1953年贵州茅台酒生产以来,唯一一款采用彩色图案为背标的普通茅台酒。背标为一幅贵州山水画,四周鲜花飘带美女围绕,中间为茅台酒简介正文。
镜反字体
镜反字体是指上世纪70-80年代茅台酒瓶底出现的一种字体,这是当时的班组或工人的记号,其意义类似于现今茅台酒飘带上的数字。镜反字体一般为阿拉伯数字,一位或二位,由于字模为正体,印到瓶底就成反了的字体。
铸瓶线
60年代生产的乳玻瓶瓶底光滑整齐,底部足圈处可见用模具留下的铸瓶线。铸瓶线位于足圈的正中央,将足圈直接划分为内外两个圆,外圆宽,内圆窄。70年代的茅台酒酒瓶,开始采用白色玻璃设计,线条十分粗犷,酒瓶底足圈外圈可以看到有两条对称的短线。
铸瓶线内侧那个圈,在80代初期变宽,到了80年代末期又变窄,而且铸瓶线变得很细,不容肉眼察觉。
喷码
喷码指茅台酒瓶上用喷码机打印的批号日期。用喷码打印日期起始于1995年,位置在瓶盖封膜侧面,有日期、批号、编号三行,纯阿拉伯数字。根据喷码的字体笔画、组合格式变化,可以协助判断茅台酒的真伪。
品相
茅台老酒的品相是指外观的完好程度,一般来说,品相越好,价值就越高。品相优秀的茅台老酒一般处在干燥、避光、环境良好的收藏环境中。皮纸、酒盒、酒标等没有磨损,没有变色或轻微变色,酒盒没有明显地变形。皮纸包装的茅台酒,酒瓶外面缠裹的皮纸未打开。
酒花
当晃动酒瓶时,酒液会泛起泡沫,这就是人们俗称的“酒花”,是辨别酒的优劣条件之一。摇晃瓶身后在强光手电筒下能看到酒花的阴影,听酒花的声音能够判断里面是否被灌有其它酒(非专业人员判断难度相对较大)。茅台的酒花大,持续时间长。
茅台暗记
茅台暗记指茅台酒的标识、封口等地方出现的人为防伪记号和印刷时留下的记号。这些记号对于掌握茅台酒的历史、年代以及鉴别真伪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有的暗记具有唯一性,缺之不可。
穿鞋戴帽
穿鞋戴帽指茅台酒喷码日期中数字的一种书写方式。“穿鞋戴帽”主要指数字“1”的字型格式;有“穿鞋戴帽”的“1”,有不穿“鞋”只“戴帽”的“1”。什么时候“穿鞋”,什么时候不“穿鞋”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左侧“1”穿鞋戴帽,右侧“1”戴帽不穿鞋
大脚趾茅台
大脚趾茅台酒已成为一种假茅台酒的代名词。这里所说的“大脚趾”指的是飞天商标中右侧飞天仙女上面一只脚的脚趾明显较大,与正品茅台酒明显不同。
披袈裟
2000年-2004年,飞天商标上的二位飞天女身上披“袈裟”。其实是采用新型防伪技术,飞天仙女脸上及身上皮肤为粉红色网点状。
作废标
作废标茅台酒起止时间为2000-2004年。酒厂设计这款封口标时,事先把“作废”二字当暗记做在标纸的底层上,底层背面有胶,紧贴在瓶口上,上面覆盖一层面纸。一旦有人想打开瓶盖时,必定要撕掉封标纸,总是先把面纸先撕下来。一旦撕掉面纸,用荧光灯照射,就能看见标底层透出暗印的“作废”二字,其设计愿意是“揭开标面既作废”,防止重复倒灌酒液作假。
方格标
方格标是20世纪00年代中后期茅台酒的一种封口标。2004年上半年,茅台酒封口标“作废标”停止使用,其底层原绘制的“作废”字样改为“方格”图形。用荧光灯照射,能看见深浅二种不同颜色的方格排列。
梁字标
梁字标是一种错版字体的“飞天”茅台酒商标。1990年底至1992年上半年生产的“飞天”牌茅台酒,以及同时期使用“飞天”背标的“五星”茅台酒,其背标文字中将高粱的“粱”字误写成桥梁的“梁”字,直至1992年下半年才改正过来。这种错版字的背标反而成为鉴别该年份正版“飞天”(含五星)茅台酒的依据。
酱瓶茅台
酱瓶茅台酒是特殊的存在,茅台酒中的贵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酱瓶茅台酒(又俗称为“黄酱”和“黑酱”),为当年国宴专用或国家特用酒,相当于古代的“御酒”(1985-1986年黑酱为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特需茅台酒)。
黄酱
1985年前,特需茅台采用的通常是浅黄釉色陶瓷瓶,俗称“黄酱”。商标通常是“五星”和“飞天”,其中,飞天牌茅台特供酒在国宴中通常作为外国元首饮用之酒。
换标
换标是假茅台常见造假方法的一种。就是将瓶型相似的产品采用换标的方法来提升价值,一般是将高度酒标贴于低度酒瓶上。大家熟知红皮茅台正背标是很容易脱落的,就算不脱落,浸水脱瓶再晾干,贴换到低度茅台上,一般人很难辨别。
打孔
茅台酒打孔是指造假者用针在酒瓶瓶身上打孔后,将瓶内真酒抽出或对跑酒的老酒补充酒新酒,灌装入其它酒的一种造假方式。打孔茅台酒除了里面的酒是假酒,瓶身外观包括正背标胶帽等都是真的。如果单凭外包装设计及相关防伪来检验真假难度相对较大。
后封膜
后封膜属于造假的现象。比如某些酒经过若干年后出现跑酒,造假者撕掉原来的膜,重新注入部分新酒,达到品相完美,而后再附上一层膜,这就是后封膜。此外,某些老酒因为时间长远,膜较脆或已脱落,酒的价值受到影响,同时也不利于酒的收藏鉴定,造假者为实现高价销售,重新再封上一层膜混人眼目,也为后封膜。
拔头酒
2009年后,茅台启用了带不少防伪元素的红胶帽,并在2013胶帽内盖顶放置了防伪RFID芯片,2015年在红胶帽上设置了“MT”暗记,加上胶帽封口处的喷码。这些防伪元素难以完全复制,所以制假者则利用回收真胶帽,进行再次套封。制假者回收的胶帽有两种情况,一是利用红胶帽热胀冷缩的特点,加热后进行无损拔胶帽回收(NFC芯片也可不被损坏);二是将开裂但完好的胶帽,进行再次封口套封。
开片
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20世纪50-70年代的陶瓷瓶茅台,有的瓷面出现开裂现象,与陈酿茅台酒瓶相似。
土陶瓶
1953-1966年左右,茅台酒瓶用仁怀本地产的土陶瓶,制作成本低,缺点是容易跑酒、漏酒。土陶瓶只有十几年使用时间,加上年产量小、漏酒等问题,完好保存至今的土陶瓶茅台少之又少。
三节瓶
在茅台土陶瓶时期,由于当时制陶工艺不发达,制坯时酒瓶无法一次制作成功,所以瓶体要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制作,再进行衔接,表面粗糙,衔接痕迹十分明显,更易渗漏,这就是所谓的“三节瓶”。
陶瓷瓶
为了更好地打开国际市场,1957年,茅台邀请景德镇技师为外销茅台烧制陶瓷瓶,同时背标改为绿色背景飞天仙女图案。更换包装后,1957年茅台外销量比1956年增加2倍。虽然陶瓷瓶提升了茅台酒国际形象、改善了漏酒问题,但瓶体厚重,成本较高,且背标出现描述错误,很快便停产了,市场上十分罕见。
乳玻瓶
1966年,贵州清镇玻璃厂成功试制乳玻瓶,不仅有效解决漏酒问题,同时避光、避紫外线,有利于茅台酒的储藏。此后茅台乳玻瓶沿用至今,成为茅台最典型的酒瓶。乳玻瓶并非只有白色,一些纪念酒用不同颜色突出文化特性。比如:生肖酒的颜色与其生肖对应;九龙墨宝、盛世国藏为褐色,展现沉稳与质感;喜宴为红色,代表吉祥与喜庆。
食品小标签
1990-1996年,茅台开始使用食品小标签,贴在盒盖内侧顶部,标注有名称、标准代号、配料、批号、生产日期、厂址七项内容,其中日期为蓝色体数字+汉字格式,汉字为宋体,批号同为蓝色。1996年3月25日开始,茅台停用食品小标签,原标签上的内容印制在彩盒侧盖上,去掉生产日期和批号,转而印制在瓶盖上。
封口纸
新中国成立前,茅台酒瓶嘴先用油纸塞口,再用猪尿泡皮绑扎,然后贴封口纸。封口纸中间印有深蓝色由左半圆形麦穗和右半圆形齿轮组成的正圆形,中间为“贵州”二字的篆书,是随圆形而变形的艺术字体。此类形式的标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便不再使用。
以上内容为老酒之家原创,版权归老酒之家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抄袭必究!